【寺廟的歷史沿革】
從今治市區往西北方向約6公里處,有座海拔244公尺高的山,名叫近見山,它同時也是延命寺的山名。據說延命寺就在山頂附近七座廟堂鱗次櫛比,且在山谷中有多達100座的僧房林立。
根據寺廟的典故,720年行基菩薩奉聖武天皇(724-749年在位)的諭旨,雕刻了大日如來的化身不動明王像。行基菩薩將其供奉為主佛並興建廟宇創立了本寺。在弘仁年間(810-824年),弘法大師奉嵯峨天皇(809-823 年在位)之命,將廟堂重整為一信仰和求學精進的中心道場。且命名為「不動院・圓明寺」以作為皇室的祭祀道場。這個「圓明寺」的寺名一直持續延用到明治維新時期(19世紀後期),但因和第五十三座名刹・圓明寺(松山市)同名的緣故而經常被搞錯,因此改名為自江戶時代(1603-1868年)以來的暱稱「延命寺」。
其後,多次慘遭大火摧殘燒毀了廟宇。然而屢經重修,並於享寶年間1727年連同安然無恙的主佛一起搬遷至現在的所在地,即近見山的山腳下。在此期間,1268年華嚴宗的學僧・凝然(1240-1321 年)在院內的西谷之坊閉關,並寫下了佛門初學者閱讀之『八宗綱要』一書。所謂的「八宗」指的是俱舍宗,成實宗,律宗,法相宗,三論宗,天台宗,華嚴宗,以及新興的淨土宗。其書分上下兩卷記載。
此外,院內依然保留著四國第二古老的真念路標。且有棵馬醉木,在春分前後大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,它會開著楚楚可憐白色花朵。
【吸睛亮點】
・廟門
它原本是今治城的城門之一,完全由櫸木製成。明治初期(1868-1912年)在拆除今治城時轉讓給本寺。
・防火不動明王
非常罕見頭戴皇冠的不動明王雕像是本寺的主佛。因再三地逃過火劫而被尊奉為此名號。
・越智孫兵衛之墓
據說阿方的村長越智孫兵衛拯救了農民的貧困,即使在享寶年間的大饑荒中也讓村民免於挨餓。
【年度祭典活動】
・新春首次不動明王祈福會 日期:1 月 28 日
・立春前祈福會 日期:2月3日
・花節 日期:4月8日
・越智孫兵衛・追悼會 日期:8月7日
・超度法會 日期:8月23日
・歲末不動明王祈福會 日期:12 月 28 日
・除夕鐘會 日期:12月31日
從今治市區往西北方向約6公里處,有座海拔244公尺高的山,名叫近見山,它同時也是延命寺的山名。據說延命寺就在山頂附近七座廟堂鱗次櫛比,且在山谷中有多達100座的僧房林立。
根據寺廟的典故,720年行基菩薩奉聖武天皇(724-749年在位)的諭旨,雕刻了大日如來的化身不動明王像。行基菩薩將其供奉為主佛並興建廟宇創立了本寺。在弘仁年間(810-824年),弘法大師奉嵯峨天皇(809-823 年在位)之命,將廟堂重整為一信仰和求學精進的中心道場。且命名為「不動院・圓明寺」以作為皇室的祭祀道場。這個「圓明寺」的寺名一直持續延用到明治維新時期(19世紀後期),但因和第五十三座名刹・圓明寺(松山市)同名的緣故而經常被搞錯,因此改名為自江戶時代(1603-1868年)以來的暱稱「延命寺」。
其後,多次慘遭大火摧殘燒毀了廟宇。然而屢經重修,並於享寶年間1727年連同安然無恙的主佛一起搬遷至現在的所在地,即近見山的山腳下。在此期間,1268年華嚴宗的學僧・凝然(1240-1321 年)在院內的西谷之坊閉關,並寫下了佛門初學者閱讀之『八宗綱要』一書。所謂的「八宗」指的是俱舍宗,成實宗,律宗,法相宗,三論宗,天台宗,華嚴宗,以及新興的淨土宗。其書分上下兩卷記載。
此外,院內依然保留著四國第二古老的真念路標。且有棵馬醉木,在春分前後大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,它會開著楚楚可憐白色花朵。
【吸睛亮點】
・廟門
它原本是今治城的城門之一,完全由櫸木製成。明治初期(1868-1912年)在拆除今治城時轉讓給本寺。
・防火不動明王
非常罕見頭戴皇冠的不動明王雕像是本寺的主佛。因再三地逃過火劫而被尊奉為此名號。
・越智孫兵衛之墓
據說阿方的村長越智孫兵衛拯救了農民的貧困,即使在享寶年間的大饑荒中也讓村民免於挨餓。
【年度祭典活動】
・新春首次不動明王祈福會 日期:1 月 28 日
・立春前祈福會 日期:2月3日
・花節 日期:4月8日
・越智孫兵衛・追悼會 日期:8月7日
・超度法會 日期:8月23日
・歲末不動明王祈福會 日期:12 月 28 日
・除夕鐘會 日期:12月31日
- 選擇區域
- 今治市周邊
- 選擇主題
- 88 寺(四國遍路)
地址 | 愛媛県今治市阿方甲636 |
---|---|
電話號碼 | 0898-22-5696 |
交通方式 | 離開圓明寺後,沿著海岸線的 196 號國道往東北方向行駛。過了JR大西站再往前走一段路,就會進入通往38號縣道的狹窄道路。進入38號國道再往前行駛1.4公里後,路上就會出現通往延命寺入口處的路標。在那里左轉,繼續往前行駛約300公尺後便能就到達。 |
停車場 | 有 要付定額的捐款 |
網站 | 官方網站 |